2015-09-16 18:10:00 来源:医院动态 

  秋季如何养生预防胃肠疾病?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但是,与此同时,秋天又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秋季下雨,气压低、湿度大,“一场秋雨一场凉”,细菌的生长繁殖很容易容易发生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其实,只要饮食合理、作息有规律,烦人的秋老虎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医生给我们提供了以下10个建议。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4、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5、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6、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7、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9、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10、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专家团队
  • 刘亮 …

    刘亮 副主任医师● 阜阳兆岐肛肠医院内镜室主任毕业于安徽中医…...

    查看详情

  • 余洪艳…

    余洪艳 副主任医师首席女性诊疗专家中华医学肛肠学会委员中国民…...

    查看详情

  • 王启明…

    王启明主治医师● 阜阳兆岐肛肠医院胃肠科门诊● 阜阳中西医结…...

    查看详情

  • 杨士磊…

    杨士磊副主任医师安徽省治未病学会常委颍淮大讲堂科协宣讲团讲师…...

    查看详情

  • 余传学…

    余传学 主治医师中华医学肛肠学会会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

    查看详情

新技术及推广疗法

中西结合药物3联/4联

彻底治愈胃肠疾病

成功案例
温馨提示
阜阳无痛胃镜|阜阳胃肠科_阜阳胃病医院

医院地址: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阳大道12号

健康热线:0558-2589120(无节假日医院)

>>还不太清楚?点击查看详情